在女性健康领域,妇科腺肌症是一个较为常见但又让很多女性困惑的病症,妇科医生王杰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其含义。
一、腺肌症的基本概念
妇科腺肌症,又称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应该只存在于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地生长到了子宫肌肉里面。这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它却能给女性带来诸多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发病原因
- 子宫损伤
- 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是子宫腺肌症的重要诱因。例如,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受到强烈的收缩和挤压,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使得子宫内膜细胞有机会侵入子宫肌层。人工流产时,手术器械进出宫腔,容易刮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就像给子宫内膜细胞打开了一扇“大门”,让它们能够深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且,术后如果子宫恢复不佳,也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 内分泌失调
- 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对子宫腺肌症的发生有着关键影响。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增生,当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向子宫肌层侵袭的能力也会增强。同时,高水平的雌激素还会导致子宫肌层的细胞代谢和功能发生变化,使得子宫肌层对侵入的子宫内膜组织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促使腺肌症的形成。另外,长期的月经不调,如月经周期紊乱、经量过多等,也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这也会间接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几率。
- 遗传因素
- 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子宫腺肌症,那么其他女性成员患病的概率会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某些遗传基因的突变,使得个体的子宫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易感性,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向肌层的异常生长。
三、症状表现
- 月经失调
- 这是子宫腺肌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后,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功能,导致止血困难。同时,月经经期也会延长,有的患者月经可能会持续10 - 20天,甚至更长。而且,还会出现逐渐加重的痛经,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开始,持续到月经结束。这是因为子宫肌层内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期间也会出血,但血液无法像正常月经那样排出体外,从而导致子宫内压力增加,引起疼痛。
- 其他症状
-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性交痛,尤其是在月经前后。这是因为子宫腺肌症会导致子宫增大、变硬,在性交过程中,阴茎触碰到子宫会引起疼痛。另外,一些患者可能会有慢性盆腔痛,疼痛位置在下腹正中,有时还会向腰骶部、大腿内侧放射。还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不孕的情况,因为子宫腺肌症会影响子宫的内环境和正常功能,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发育。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
- 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症状出现的时间等情况。然后,通过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状隆起,质地较硬。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肌层回声等情况。在超声图像上,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层会出现不均匀的回声增强,有时还能看到小的囊性无回声区。此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诊断子宫腺肌症也有很大的价值,它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 治疗
- 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常用的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可以缓解痛经症状。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减少月经量。促性腺激素 - 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 - a)可以使体内的激素水平降低,让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萎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对于症状严重、没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比较好的选择。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这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但会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还有保守性手术,如病灶切除术,可以在保留子宫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切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但这种手术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女人妇科腺肌症是一种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疾病,其发病与子宫损伤、内分泌失调、遗传等因素有关,症状多样,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女性朋友们应该关注自身健康,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