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准确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妇科医生冀淑霞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其确诊方法。
一、症状观察
- 痛经
- 痛经是子宫腺肌症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这种痛经通常呈进行性加重,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越来越严重。在月经来临前,患者可能就开始感到下腹部隐痛,随着月经期的临近,疼痛逐渐加剧。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会放射至腰骶部、肛门等区域。与普通的痛经不同,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在月经结束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子宫肌层的病变组织在月经后仍然存在炎症反应。例如,一位患有子宫腺肌症的女性,在月经来潮时,痛经剧烈,甚至需要服用大量止痛药才能缓解,而且这种情况逐年加重,从刚开始的轻微隐痛到后来的难以忍受的剧痛。
- 月经量过多
- 子宫腺肌症还会导致月经量过多。由于子宫肌层被腺肌症病灶侵入,子宫腔的面积增大,同时子宫肌层的收缩能力受到影响。正常情况下,子宫在月经期会通过收缩来关闭血管,减少出血。但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子宫收缩不良,使得月经量明显增多。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月经量比过去多了很多,甚至会出现血块,而且月经持续时间也会延长。比如,有的患者原本月经持续3 - 5天,患病后可能会延长到7 - 10天,甚至更长,这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
- 其他症状
-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症状。性交痛是因为子宫腺肌症导致子宫增大、变硬,在性交过程中,阴茎碰撞到子宫会引起疼痛。慢性盆腔痛则是由于盆腔内的粘连和炎症反应,即使在非月经期,患者也会感到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
二、体征检查
- 妇科检查
- 医生在进行妇科检查时,会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正常情况下,子宫的大小类似于拳头,而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可能会增大到如怀孕2 - 3个月大小。子宫质地较硬,这是由于子宫肌层内有腺肌症病灶,使得子宫的正常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在检查过程中,子宫可能会有压痛,尤其是在月经期,压痛会更加明显。这是因为月经期子宫充血,腺肌症病灶也处于充血状态,对压力更加敏感。
- 腹部检查
- 对于一些子宫增大明显的患者,在腹部检查时可以触及增大的子宫。如果子宫腺肌症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会出现盆腔粘连的情况,此时在腹部检查可能会发现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的表现。不过,单纯的腹部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只是辅助性的,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三、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超声图像上,子宫腺肌症表现为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典型的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出现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这是由于腺肌症病灶与正常子宫肌层的声阻抗不同。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看到小的囊性区,这是由于病灶内的出血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子宫动脉血流增加,因为子宫腺肌症会导致子宫的血供丰富。例如,通过经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子宫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早期诊断子宫腺肌症有很大的帮助。
-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 MRI检查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也有很高的价值。它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子宫的结构和病变范围。在MRI图像上,子宫腺肌症病灶表现为子宫肌层内的异常信号区,能够清晰地与正常子宫肌层区分开来。MRI还可以用于鉴别子宫腺肌症与其他子宫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而子宫腺肌症的病灶边界模糊。不过,由于MRI检查费用较高,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通常是在超声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者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时使用。
四、病理检查
- 诊断金标准
- 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金标准。一般是通过手术切除子宫或者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来获取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子宫肌层内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这些腺体和间质与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相似,但由于它们出现在子宫肌层中,所以可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不过,病理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通常在其他检查方法不能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使用。
子宫腺肌症的确诊需要综合症状观察、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如果出现上述疑似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