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症,医学上称为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多见于30至50岁的女性。许多患者对这种疾病了解不足,甚至误认为它与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同一种病。那么,腺肌症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治疗才能彻底康复?我们邀请了妇科专家杨晓平医生来为我们详细解答。
一、腺肌症是什么?
腺肌症,全称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跑”到了子宫肌肉里,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变硬,引发一系列症状。
1. 腺肌症的病因
- 激素影响:雌激素水平过高是腺肌症的主要诱因。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如果部分内膜组织“跑”到子宫肌层,就会引发腺肌症。
- 子宫损伤:多次人流、刮宫等手术可能损伤子宫肌层,为内膜组织侵入创造条件。
- 遗传因素:腺肌症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如果母亲患有腺肌症,女儿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无法被及时清除,从而侵入子宫肌层。
2. 腺肌症的症状
- 痛经:最常见的症状,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可能从月经前1-2天开始,持续到月经结束。
- 月经量增多: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甚至出现贫血。
- 子宫增大: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可能伴有压痛。
- 不孕:腺肌症可能导致输卵管阻塞或受精卵着床困难,从而引发不孕。
3. 腺肌症与子宫肌瘤的区别
- 病变部位:腺肌症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而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
- 症状:腺肌症以痛经和月经量增多为主,而子宫肌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压迫症状等。
- 治疗:腺肌症的治疗以控制症状和保留子宫为主,而子宫肌瘤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二、腺肌症的治疗方法
腺肌症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杨晓平医生介绍了以下几种常见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用于缓解痛经症状。
- 激素类药物:
- 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和减少月经量,缓解症状。
- 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环),可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
- GnRH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通过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腺肌症的发展,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 中药治疗:一些中药方剂(如桂枝茯苓丸)可能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手术治疗
- 子宫切除术:对于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切除子宫是根治腺肌症的方法。
- 病灶切除术:对于局限性腺肌症,可以尝试切除病灶,但手术难度较大,复发风险较高。
- 子宫内膜消融术:通过破坏子宫内膜,减少月经量,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3. 介入治疗
-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通过阻断子宫动脉的血流,使病灶缺血坏死,从而缓解症状。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4. 其他治疗
- 曼月乐环:一种含有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可局部释放药物,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减少月经量和痛经。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减轻压力,有助于缓解症状。
三、腺肌症能彻底治愈吗?
腺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杨晓平医生强调,治疗腺肌症的关键在于:
- 早期诊断:如果出现痛经、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长期管理:腺肌症可能复发,患者需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 心理调节:腺肌症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疾病管理。
四、总结与建议
腺肌症是一种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相关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和子宫增大。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多种方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虽然腺肌症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杨晓平医生建议,女性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疾病的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