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如何精准判断,给孩子正确关爱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7
【导 读】一般来说,孩子在 5 周岁以后,如果仍然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尿床,每周尿床次数超过 2 - 3 次,且这种情况持续超过 3 个月,就需要警惕儿童遗尿症的可能。5 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排尿反射的抑制能力较弱,偶尔尿床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各种状况都十分关注,其中夜间尿床问题常常引发担忧。那么,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是儿童遗尿症呢?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

一、年龄界限是首要考量

一般来说,孩子在 5 周岁以后,如果仍然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尿床,每周尿床次数超过 2 - 3 次,且这种情况持续超过 3 个月,就需要警惕儿童遗尿症的可能。5 岁之前,孩子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排尿反射的抑制能力较弱,偶尔尿床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比如 3 - 4 岁的孩子,膀胱容量小,夜间可能因尿液储存过多来不及醒来而尿床,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但过了 5 岁依旧频繁尿床,就要进一步观察判断了。

二、观察尿床频率与规律

仔细记录孩子尿床的情况,包括一周内大概尿床几次、一个月内的频率变化等。若只是偶尔一次,可能是因为孩子睡前饮水过多、白天过度劳累或者临睡前喝了利尿饮品(如牛奶、果汁等),这种一般不属于遗尿症。而要是几乎每个晚上都尿床,或者一周有大半时间尿床,那就很有可能是疾病状态。同时,留意尿床有无规律,比如是否总在夜间同一时间段发生,有些孩子可能在入睡后 1 - 2 小时就会尿床,有的则临近清晨,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后续分析原因。像有的孩子每到半夜十二点左右就尿床,家长发现这个规律后,可在十一点多了尝试唤醒孩子排尿,观察是否能改善情况。

三、排查身体与疾病因素

  1. 泌尿系统检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查看膀胱、输尿管、肾脏等器官是否存在结构异常。例如,膀胱输尿管反流,正常情况下尿液从膀胱流向输尿管是单向的,若出现反流,尿液会在膀胱充盈或排尿时逆流至输尿管甚至肾脏,这不仅影响膀胱正常储尿,还易引发尿路感染,导致孩子频繁尿床。医生通过超声能清晰看到泌尿系统形态,判断是否有此类病变。
  2. 血糖与尿常规检测:进行血糖检测是为了排除糖尿病可能,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血液渗透压升高,会促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产生多尿症状,孩子夜间也会尿量增多而尿床。尿常规检查可查看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异常成分,若白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感染,感染会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度上升,引起尿频、尿急、尿床;出现蛋白尿则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肾脏功能受损,对尿液的浓缩、排泄调节失常,也会导致遗尿。
  3. 脊柱 X 光检查:部分孩子遗尿是由于隐性脊柱裂等神经系统问题。脊柱裂会使脊髓神经暴露或受牵拉,影响神经传导,大脑对膀胱的控制信号传递受阻,孩子无法及时感知膀胱充盈。通过 X 光检查脊柱,能发现是否存在骨骼结构缺陷,为诊断提供依据。

四、关注心理状态

孩子的心理状况对遗尿也有重要影响。当孩子面临家庭环境变化,如父母争吵、离婚,或者新入园、入学,处于陌生环境时,精神容易紧张、焦虑。长期处于这种心理压力下,神经调节紊乱,可能会突然出现尿床情况。观察孩子日常情绪,若经常表现出胆小、自卑、不爱与人交流,尤其在尿床后情绪低落、害怕被批评,家长要给予更多关爱,耐心沟通,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缓解孩子压力后症状往往能得到改善。

判断儿童遗尿症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日常排尿情况,结合身体检查结果和心理表现,准确判断,以便及时采取合适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