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语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着孩子未来的交流、学习和认知能力。然而,不少家长会担忧自家宝宝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究竟有哪些表现意味着宝宝语言发育可能滞后呢?为此,我们邀请到了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谢玉明来为大家详细解答。
谢玉明医生在儿科领域深耕多年,对儿童语言发育有着深入且细致的观察与研究。他介绍道,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存在着多个方面的表现。
从发音层面来看,正常情况下,宝宝随着月龄增长会逐渐发出清晰的音节。比如1岁左右开始会说简单的词语,像“爸爸”“妈妈”等。但如果宝宝到了该说话的阶段,却只能发出模糊不清的咿咿呀呀声,或者发音极为困难,总是无法准确清晰地说出单个字词,这可能就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一个信号。例如别的同龄宝宝已经能清楚说出“爷爷”“奶奶”等叠词时,自家宝宝却连简单的“爸”“妈”都难以清晰表达,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词汇量的积累也是衡量语言发育的关键要素。一般宝宝的语言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会逐渐掌握越来越多的词汇。要是宝宝相较于同龄人,掌握的词汇量明显偏少,比如2岁多了还只能会说寥寥几个常用的词,那往往提示语言发育可能落后了。而且,不仅数量少,可能还存在理解障碍,即对于一些常见的、已经教过多次的词汇,别的宝宝能听懂并做出相应反应,自家宝宝却仿佛没听过一样,毫无理解的表现,这同样值得留意。
语句表达方面更是重要的判断点。随着长大,宝宝应该能从简单的词语过渡到组合成短句,再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可如果宝宝一直停留在单个字词阶段,很难将词语串联起来组成句子,或者说出来的句子缺乏逻辑性,东拼西凑让人难以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那说明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没有跟上正常进度。像别的小朋友能说“我要喝水”这样简单明了的短句时,自家宝宝可能还是只会用手势或者单个字来示意想喝水,没办法完整表达。
另外,语言回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很关键。当大人跟宝宝说话时,正常的宝宝会有积极的回应,或者通过语言、或者用表情动作来互动。但语言发育迟缓的宝宝可能对他人的询问、交流常常没什么反应,或者回应得很迟缓,好像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很好地对接外界的语言沟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语言发展存在问题。
谢玉明医生还特别提到,每个宝宝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语言发育速度并非完全同步,但如果上述这些表现持续存在,并且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那家长就需要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了。医生会通过详细的评估,包括语言能力测试、听力检查等多方面排查,准确判断宝宝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以及找出背后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宝宝追上语言发育的“大部队”,开启清晰的交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