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语言发育迟缓是一个让不少家长揪心的问题。孩子说话比同龄人晚、词汇量少、表达不清晰等情况,都可能预示着语言发育迟缓。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该如何进行干预治疗呢?儿科医生吴贺莉为我们带来了专业的解读。
一、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
吴贺莉医生强调,尽早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是关键。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到了1岁半还不会叫“爸爸妈妈”,2岁左右还不能说简单的词语,3岁时句子表达仍很困难,那就要警惕语言发育迟缓的可能性了。除了语言表达方面,还要关注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比如对简单指令是否能理解并做出正确反应等。早期识别能为后续的干预争取宝贵时间,避免错过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
二、家庭干预——营造良好语言环境
家庭是孩子语言学习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多和孩子交流。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可以在日常活动中,如喂奶、换尿布时,轻声和孩子说话,描述当下的行为动作,“宝宝,我们现在要吃饭啦,香不香呀?”即便孩子可能还无法回应,但这种语言输入能帮助他们熟悉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随着孩子长大,要不断增加交流的频率和深度,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回答,比如“你今天想吃什么呀?”
其次,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用生动的语气和丰富的表情,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播放一些儿歌、童谣等音频资料,让孩子在欢快的氛围中接触语言。家里还可以张贴一些带有文字和图片的卡片,随时指读给孩子看,拓宽他们的词汇量。
再者,鼓励孩子表达。当孩子试图说话或者发出一些模糊的音节时,家长要耐心倾听,给予积极回应,哪怕孩子说得不够准确,也不要急于纠正,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而是要先肯定孩子的表达尝试,然后再慢慢引导正确的发音和表达方式。
三、专业干预——借助医疗与康复资源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情况较为严重,仅靠家庭干预可能不够,这时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了。
可以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康复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评估,包括语言能力测试、听力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来确定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具体原因和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发育迟缓,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存在听力障碍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先要解决听力问题,比如佩戴助听器等,再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若是由于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的,可能会结合药物治疗以及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在专业的语言康复训练机构,有专业的言语治疗师为孩子进行训练。训练内容通常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像吹泡泡、抿嘴唇等练习,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为清晰发音打基础;还有发音训练,从单个音节开始,逐步过渡到词语、句子的发音练习;同时会开展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综合训练,通过各种游戏、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四、日常坚持与心理支持
无论是家庭干预还是专业干预,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保持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而且,在干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的不同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被支持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面对语言学习的挑战。
总之,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要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家庭和专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助力他们逐步跟上正常的语言发育步伐,开启清晰的语言世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