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发育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而智力迟缓往往是很多家长担心却又不太容易准确判断的问题。了解小孩智力迟缓的表现,对于尽早发现、干预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小孩智力迟缓常见的表现。
一、语言发育方面
(一)说话晚
正常来说,宝宝在一岁左右开始会说简单的词语,像“爸爸”“妈妈”等,可智力迟缓的小孩往往会比这个时间晚很多。有的孩子可能两岁甚至更大了,还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无法组成有意义的词语,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比如想要某个玩具,别的同龄孩子已经能清晰地说出来,智力迟缓的孩子可能只是用手指着,或者通过哭闹来示意。
(二)语言进步缓慢
即使开始说话了,后续语言能力的发展也比同龄人慢很多。正常孩子的语言词汇量会随着年龄增长快速丰富起来,能学会用句子描述事情、讲故事等。但智力迟缓的孩子可能很长时间都停留在简单的词汇阶段,很难学会新的词汇,语句也常常不通顺,词不达意。例如想表达“我要去吃饭”,可能只说成“走,饭”,让人听得一头雾水。
(三)语言理解差
不光表达能力弱,对语言的理解也存在障碍。别人跟孩子说话,他可能经常答非所问。比如问“你今天在幼儿园干什么了”,他可能会回答一个完全不相关的内容,像是背诵刚学过的一个儿歌片段,却没办法理解问题本身的意思,不能按照要求做出回应。
二、认知能力方面
(一)学习困难
在学校里,智力迟缓的孩子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很慢。像认识数字、字母,简单加减法等基础知识,别的孩子可能很快就掌握了,他们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容易忘记。老师讲解课文内容时,往往难以跟上节奏,理解不了故事的情节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学习成绩通常也不理想。
(二)注意力不集中
这类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比如在做作业时,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一会儿看看窗外的小鸟,一会儿摆弄下文具,很难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总是思绪飘忽,影响对知识的吸收。
(三)记忆力欠佳
无论是短期记忆还是长期记忆,智力迟缓的孩子都表现较差。比如给他们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过不了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很难复述出关键情节。生活中也是这样,交代的事情常常转身就忘,反复提醒多次都效果甚微。
三、社交互动方面
(一)社交意愿低
智力迟缓的孩子往往不太愿意主动和别人交往。在幼儿园或者小区里,别的小朋友们都聚在一起玩耍,他们可能只是在一旁自己玩自己的,不会主动参与进去,也不懂得怎么去邀请别人一起玩,缺乏分享玩具、游戏等互动行为。
(二)不懂社交规则
即便参与到社交场合中,也常常因为不理解社交规则而出现尴尬的情况。比如排队的时候不知道要按顺序来,会插队;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不明白轮流的规则,只顾着自己玩,容易引起其他小朋友的不满,导致很难融入集体生活。
(三)表情和情感交流少
他们的表情往往比较呆板,不会像正常孩子那样通过丰富的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绪。开心就是大笑,难过就是大哭,很难细腻地表达出比如害羞、不好意思等复杂的情感,和他人在情感上的交流互动很少,让人觉得有些“懵懂”。
四、运动发育方面
(一)大运动落后
像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这些大运动的发展,智力迟缓的孩子都会比正常孩子晚。比如正常宝宝一岁左右开始学走路,他们可能要到一岁半甚至两岁才能勉强迈出步子,而且走路的姿势可能也不太稳,平衡感差,容易摔倒。
(二)精细动作不佳
在用手做一些精细动作时,表现得很不灵活。像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夹菜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很困难,手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不足,无法准确地完成这些动作,影响自理能力的提升。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这些表现,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