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语言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小儿语言发育迟缓往往会让家长们格外担忧。了解其特征,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小儿语言发育迟缓常见的特征。
一、语言表达方面
(一)说话晚
正常来说,宝宝在一岁左右通常已经开始会说简单的词语,比如“爸爸”“妈妈”等,可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往往要比这个时间晚许多。有的孩子可能两岁甚至两岁半了,还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无法清晰准确地说出有意义的词语,不能像同龄人那样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可能只是通过用手指、哭闹等方式来示意。
(二)词汇量少且进展缓慢
即便开始说话了,这类孩子的词汇积累速度也很慢。正常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词汇量会迅速丰富起来,能学会很多新的词语,可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很长时间可能都停留在为数不多的简单词汇上,很难掌握新的词汇。例如,别的孩子已经能说出“我要去公园玩”这样相对复杂的句子时,他们可能还在重复着简单的几个字,而且不擅长用不同的词语去描述同一个事物。
(三)语句不完整与语法错误
在组织语言表达时,常常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可能只说几个关键词,让人难以理解确切的意思。并且,即使尝试说句子,也会出现较多的语法错误,比如词序混乱,该用“我吃饭”这样的正常语序,却可能会说成“饭吃我”之类的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表述,使得交流起来存在障碍。
二、语言理解方面
(一)指令理解困难
当别人对孩子说出一些简单的指令时,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并执行。比如家长说“把玩具收拾好”,正常孩子能明白意思然后去做,可这类孩子可能完全没反应,或者理解为别的意思,做出错误的回应,因为他们无法准确领会语言背后所传达的具体要求。
(二)对话语含义把握不准
在日常对话中,对于一些稍微带有隐含意义或者需要结合语境理解的话语,他们理解起来很吃力。例如别人问“你今天有没有出去玩呀”,正常的孩子会根据实际出去玩的情况回答,而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会答非所问,完全偏离问题的本意,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回应,没办法真正理解对方话语中的关键内容。
三、交流互动方面
(一)主动交流少
这类孩子通常不太愿意主动和别人进行语言交流,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往往只是自己默默地玩自己的,很少主动开口说话去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者询问别人的情况。即使在家庭环境中,也可能总是等着家长先说话,自己很少主动发起对话。
(二)社交语言运用不佳
在社交场合中,不懂得运用合适的语言来进行互动。比如见到长辈不知道主动打招呼说“爷爷好”“奶奶好”等,和小朋友相处时,也不会用恰当的语言去邀请别人一起游戏、分享玩具等,缺乏基本的语言社交技巧,导致很难融入集体的社交活动之中。
(三)表情与语言配合不协调
正常孩子说话时会有相应的表情辅助来表达情绪,可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在这方面做得不好,表情往往比较呆板,开心、难过等情绪没办法通过丰富的表情和语言结合起来准确表达,使得整个交流过程显得生硬且缺乏感染力,进一步影响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效果。
四、发音与语音方面
(一)发音不清
很多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存在发音不准确的问题,比如把“哥哥”说成“得得”,“苹果”说成“苹朵”等,对一些音节的发音位置、方法掌握不好,导致说出来的话让别人听起来很费劲,影响语言的有效传递。
(二)语音语调异常
除了发音不准,语音语调也可能有问题,说话可能平平淡淡没有起伏,或者语调很奇怪,不能像正常说话那样有抑扬顿挫,无法通过语音语调来更好地表意,也不利于与他人顺畅地交流互动。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这些语言发育迟缓的特征,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让其能更好地与人交流、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