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奶癣_奶癣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13
【导 读】奶癣又名胎疮、胎敛疮。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癣候》称为乳癣,曰:“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胎敛疮,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 奶癣是因风湿热邪浸淫皮肤所致。以哺乳期婴儿头

  奶癣又名胎疮、胎敛疮。在《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癣候》称为乳癣,曰:“小儿面上癣,皮如甲错起,干燥,谓之乳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胎敛疮,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

  奶癣是因风湿热邪浸淫皮肤所致。以哺乳期婴儿头面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湿性或干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湿疮类疾病。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所指的婴儿湿疹。

  [诊断依据]

  1.发病多在出生后1~3个月,肥胖儿多见。一般2岁以内可愈,有的可反复发作,迁延至儿童期或青春期,而成顽疾。

  2.以头面或身体其他部位反复出现湿性或干性皮疹为主要表现,皮损可呈多形性,痒甚,蔓延成片,或流淌脂水,或结痂脱屑。

  3.实验室检查:血清ige升高。血中嗜酸粒细胞数显著增高。

  [鉴别诊断]

  1.瘾疹:以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表现。

  2.黄水疮:以生于皮肤的脓疮、结痂、流黄水、浸淫成片,瘙痒为主要表现,血常规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肌肤证:皮损见红斑、水疱,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有糜烂、结痂,瘙痒难忍,口苦而腻,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或滑数。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2.脾虚湿盛证:病程较长,皮损色暗红不鲜,表面有水疱、渗液,部分干燥结痂,体瘦纳少,哭闹不安,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健脾祛湿。

  3.血虚风燥证:皮损反复发作,皮肤浸润肥厚,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或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抓破少量渗水,口渴咽干,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淡,苔薄或少苔,脉细数。养血祛风。

标签:
看了又看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