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扰的问题。孩子们似乎总是停不下来,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困境,一种名为“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的方法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那么,感统训练对多动的孩子真的有效吗?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郑州知名儿科医生刘景远,为我们深入剖析这一话题。
一、感统训练:是什么?为何重要?
刘景远医生首先为我们解释了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简而言之,是指大脑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如触觉、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等)进行整合,以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正确认知和反应的能力。感统训练,就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那些在这方面存在障碍的孩子改善其感觉处理和运动协调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能力。
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处理上的异常,如对某些感觉刺激过度敏感或迟钝,这可能导致他们难以静下心来,表现出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因此,感统训练对于这类孩子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二、感统训练如何作用于多动孩子?
刘医生进一步阐述了感统训练对多动孩子的具体作用机制:
1. 提升注意力:通过设计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平衡木行走、拼图游戏等,感统训练能够逐渐延长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帮助他们学会在任务中保持专注。
2. 增强自我控制:一些需要抑制冲动的活动,如等待轮流、控制音量说话等,能够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多动和冲动行为。
3. 改善感觉处理:针对孩子的感觉处理障碍,如触觉敏感或迟钝,设计相应的触觉刺激活动,如按摩、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等,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感觉信息,减少因感觉不适而引发的多动。
4. 促进运动协调:通过跳绳、攀爬、球类运动等,感统训练能够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使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更加自如,减少因运动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挫败感和多动。
三、实践案例与科学依据
刘医生分享了几个通过感统训练显著改善多动症状的案例,这些孩子不仅在学校的表现有了明显提升,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他强调,这些改变并非偶然,而是有坚实的科学依据支撑的。研究表明,感统训练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特别是与注意力和情绪调节相关的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多动症状。
四、家长的角色与注意事项
虽然感统训练对多动孩子有益,但刘医生也提醒家长们,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同样不可或缺。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训练过程,提供鼓励和正面反馈,同时保持耐心,避免过度施压。此外,选择合适的感统训练机构和专业指导至关重要,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感统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静心”之路。在郑州儿科医生刘景远的专业解读下,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家庭的支持,多动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克服障碍,享受更加专注、自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