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岁的孩子被确诊为多动症时,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迫切地想要找到有效的治疗办法。其实,对于10岁儿童多动症,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帮助孩子更好地改善症状、健康成长。
一、药物治疗
-
中枢兴奋剂
- 哌甲酯(利他林):这是治疗多动症常用的药物之一。它能够促进大脑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以及冲动的症状。比如,很多在使用哌甲酯后的孩子,在课堂上能更专注地听讲,原本坐不住、总是扭来扭去的情况会减少,写作业时也能静下心来,效率有所提高。不过,它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还可能影响睡眠,所以一般建议在孩子放学后服用,并且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 匹莫林:作用机制与哌甲酯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对于部分对哌甲酯效果不佳或者不耐受其副作用的孩子来说,匹莫林可能是个选择。但它存在肝功能损害的风险,所以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给孩子检查肝功能,确保用药安全。
-
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 托莫西汀(择思达):它通过选择性地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增加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进而对多动症孩子的症状起到改善作用。一些孩子服用后,在注意力集中方面有明显进步,比如在阅读、做手工等活动中能坚持更久,而且情绪控制也会变好,减少冲动发脾气的情况。不过它的起效时间相对较慢,需要持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较好效果,同时可能引起食欲下降、疲劳感等副作用。
二、心理治疗
-
行为治疗: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的方式来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例如,当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安静地完成作业或者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就可以给予小奖励,比如一颗小星星贴纸或者允许多玩一会儿喜欢的游戏。而如果出现多动、冲动等不良行为,就适当剥夺一些特权,像减少玩耍电子产品的时间。同时,为孩子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时间等,有助于孩子建立稳定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
认知行为治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治疗师会引导孩子认识自己行为和想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孩子学会用更合理的思维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当孩子因为想要抢同学的玩具而出现冲动行为时,治疗师会和孩子一起分析“抢别人的玩具会让小朋友不开心呀,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既玩得开心又不伤害别人呢”,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约束。
三、家庭环境调整
家庭对于多动症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避免在孩子面前频繁地争吵、发脾气,因为这样的紧张氛围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不稳定,加重多动症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理解,当孩子出现多动行为时,不要一味地责骂,而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四、学校教育配合
老师在学校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要了解多动症孩子的特点,在课堂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和照顾。比如,安排他们坐在教室的前排,靠近老师的位置,这样便于老师及时提醒他们集中注意力。同时,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多动症孩子也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多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减少他们因为无聊而出现的多动行为。
总之,对于10岁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环境调整以及学校教育配合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多动症带来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