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也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很多家长特别关注又担忧的问题,常常听人说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就好了,能自愈,那到底多动症几岁可以自愈呢?下面就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一、多动症的传统认知与自愈说法由来
多动症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泼好动、做事冲动等行为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中会给自身以及家长、老师带来不少困扰。过去确实有一种观点认为,多动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自愈,好像到了青春期或者某个特定年龄段,这些让人头疼的症状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是因为部分多动症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和心理都发生较大变化,自律性有所增强,注意力等能力似乎比以前有了改善,行为上不再像小时候那般让人难以捉摸,所以给人一种自愈的错觉。
二、实际并非简单自愈
然而,从医学专业角度来看,多动症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自愈这一说。虽然有些孩子长大后症状减轻了,但大多是经过了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调整过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愈。
多动症的本质是大脑神经递质出现异常,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不平衡,影响了大脑对行为的控制、对注意力的把控等功能。这种情况不会随着年龄增长就自动恢复正常,如果不加以干预,往往持续存在,只是不同阶段表现程度有所不同。
三、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一)儿童期
在儿童期,多动症的症状通常是最明显的时候,孩子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课、写作业,总是小动作不断,在课堂上坐不住,还经常冲动地打断别人说话、抢答问题等。这个阶段如果完全寄希望于自愈而不作为,孩子在学习上很容易落下进度,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并且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进一步强化。
(二)青春期
到了青春期,部分孩子可能会因为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再加上学业压力增大,需要集中精力应对学习任务,外在表现上好像多动的情况减少了,注意力也更能集中一些。但这其实更多是孩子自我克制的结果,并非多动症自愈了。而且这个时期孩子面临心理变化大,如果多动症遗留的问题没解决好,还可能引发其他心理问题,比如和父母、老师对抗情绪严重,社交方面出现障碍等。
(三)成年期
要是带着多动症的问题到成年,虽然可能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多动很明显,但注意力缺陷、冲动等问题依然可能存在,表现为在工作中难以长时间专注完成任务,做事缺乏计划性,容易频繁更换工作等,对生活和职业发展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四、积极干预才是关键
既然多动症不是等着就能自愈的,那积极干预就至关重要了。越早进行规范治疗和干预越好,常见的干预方式包括行为疗法,比如通过一些训练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冲动;心理辅导也很关键,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缓解心理压力;还有药物治疗,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合理使用药物来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注意力和行为表现。
总之,不要抱着多动症能在某个年纪自动好起来的想法而耽误了孩子,只有重视起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克服多动症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