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不少新手爸妈会面临的问题,了解与之相关的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应对,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一、观察方面
(一)黄疸程度变化
要密切留意宝宝皮肤和巩膜(眼白部分)黄染的程度变化。可以从脸部开始观察,看黄染是仅局限在面部,还是逐渐蔓延到了躯干、四肢。比如,若发现原本只是脸颊稍黄,后来连肚皮、手脚心都明显泛黄了,那说明黄疸程度可能加重了。同时,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也很关键,若是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明显黄疸,这往往不属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需要格外重视,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性因素。
(二)精神状态
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宝宝应该是清醒时目光灵动、反应灵敏,吃奶有力,睡眠安稳。如果宝宝变得嗜睡,怎么叫都不容易醒,或者异常烦躁,总是哭闹不止,难以安抚,这可能提示黄疸对宝宝的身体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胆红素水平或许过高了,得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三)大小便情况
大便和小便的情况也能为判断黄疸提供线索。对于黄疸宝宝来说,大便颜色很关键,正常的大便应该是黄色软便,要是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那可能是胆道出现了问题,影响了胆汁排泄,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通过肠道排出体外,这种情况要立即就医。而小便方面,要注意尿色是否过深,同时观察尿量是否正常,因为胆红素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尿液排出的,尿量过少不利于黄疸消退。
二、喂养方面
(一)保证喂养量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要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按需哺乳,只要宝宝饿了就喂,保证宝宝每天能有8 - 12次甚至更多的有效吸吮,这样既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又能通过频繁吸吮促进乳汁分泌,还能让宝宝多排便,利于胆红素排出。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根据宝宝的体重准确调配奶量,按时喂养,一般每隔几个小时就喂一次,避免宝宝饿着,影响生长发育和能量供应。
(二)注意饮食成分
母乳喂养的妈妈要特别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像鱼肉、鸡肉、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的肠胃功能,进而影响胆红素代谢。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选择正规品牌、质量可靠的奶粉,如果有针对新生儿黄疸的特殊配方奶粉,在医生建议下可以优先选用,其成分更有助于宝宝消化吸收和胆红素排泄。
三、日常护理方面
(一)适当晒太阳
适当的阳光照射对缓解新生儿黄疸有一定帮助。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阳光比较柔和的时候,把宝宝放在阳台上,让宝宝的皮肤适当暴露在阳光下,但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不能让阳光直射。不过,晒太阳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且要注意控制时间,每次晒十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左右就行,避免宝宝着凉或者晒伤。
(二)保持舒适环境
宝宝所处的室内环境要舒适,温度保持在24 - 26摄氏度左右为宜,湿度控制在50% - 60%左右。这样的环境能让宝宝感觉舒适,减少因环境不适引起的哭闹等情况,也有利于宝宝身体的恢复。同时,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适当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房间。
(三)避免感染
新生儿本身免疫力较弱,在有黄疸期间更要注意避免感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视,避免让宝宝接触感冒、咳嗽等有感染症状的人。家人在护理宝宝前,要洗净双手,做好个人卫生,防止把病菌传给宝宝,因为一旦宝宝发生感染,可能会加重黄疸病情。
总之,面对新生儿黄疸,家长们要在观察、喂养、日常护理等多个方面多加注意,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这样才能让宝宝顺利度过黄疸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