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应该如何做_腹痛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7-09
【导 读】腹痛是目前来说很常见的,对于腹痛这样的疾病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的,很多朋友都非常的信赖中医,觉得中医比起西医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的,而且对于腹痛来说有什么样的中医治疗方法呢,下面就好好的了解一下.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发生疼痛的部位而

  腹痛是目前来说很常见的,对于腹痛这样的疾病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的,很多朋友都非常的信赖中医,觉得中医比起西医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的,而且对于腹痛来说有什么样的中医治疗方法呢,下面就好好的了解一下.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发生疼痛的部位而言;其中又分大腹与小腹两个部分.凡在此范围内出现疼痛的症状,均称腹痛.

  腹痛一证,牵涉的范围很广.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胞宫等脏腑器官均居腹内.手足三阴、足少阳、冲、任、带等经脉,亦循行腹部,上述脏腑,经络因外感、内伤所致的气机郁滞,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虚少,失其濡养,皆可发生腹痛.临床常见的有泄泻、痢疾、肠痈、虫积、淋症、疝气、积聚等多种疾病.西医之急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过敏性紫癜、膀胱炎、疝气等疾病,均可出现腹痛.

  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

  (1)感受外邪:

  外受寒热暑湿诸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邪气留滞于中,使气机不畅,不通则痛.其中诸邪又可互相转化,如寒郁化热,湿热交阻等,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恣食不洁之物,或过食膏粱厚味辛辣之品,致使食物停滞不化,酿成湿热,或热结肠胃而腑气不通,均可导致腹痛.《内经》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是此意.

  (3)情志失调:

  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血郁滞;或肝气横逆,乘犯脾胃,以致脾胃失和,气机不利而成腹痛.气机阻滞日久,无以推动血行,血络瘀阻,而为血瘀腹痛.

  (4)素体阳虚:

  阳气不足,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寒湿内停,气血虚少,脏腑失其温养而致腹痛.

  2、辨证论治

  腹痛的临床辨证,应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病脏腑,在气在血,以及证情之寒、热、虚、实等. 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通"有行气活血之分.应按临证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通"法,即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

  (1)虚寒证:

  证候: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溏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主方:小建中汤.

  (2)气滞证:

  证候:脘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嗳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3)血瘀证:

  证候: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4)食积证:

  证候: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异滞.

  主方;枳壳导滞丸.

  腹痛看似是很正常的,但是产生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的,对于腹痛来说呢也是进行很多的治疗的,但是如何治疗呢,中医方法还是很好的,可以采取上面的中医措施来更好的缓解腹痛的情况的.

标签:
看了又看
  • 腹痛的5大影像学检查 检查的注意事项

    腹痛的5大影像学检查 检查的注意事项

    通常,普通的胃肠炎、阑尾炎,或是一过性的肠痉挛无需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而长时期的腹部隐痛,或是剧烈的腹痛,甚至伴有血尿、休克等就离不开医学影像学的检查了.下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腹痛的一些影像学检查:...

    腹痛
    2017年08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