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在儿科疾病中颇为常见,其突然发作常让家长措手不及,了解背后的病因病理,有助于提前预防、精准应对。
病因:多因素交织的“导火索”
从解剖结构来看,小儿阑尾具有独特“弱点”。阑尾管腔细长、开口狭小,呈盲管状,这一天生构造使得食物残渣、粪石、寄生虫等极易嵌入、堵塞其中。例如,孩子饮食不规律、狼吞虎咽,食物消化不充分,残渣就可能在阑尾管腔“安营扎寨”;卫生习惯不佳,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误入阑尾,引发堵塞风险大增。一旦管腔受阻,阑尾内部压力上升,血液循环受阻,为炎症爆发埋下伏笔。
淋巴组织增生也是“幕后推手”。小儿时期,阑尾壁上淋巴组织丰富且处于不断发育状态,犹如初绽花朵,娇嫩敏感。当身体遭遇感冒、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是腹泻等肠道感染时,全身免疫反应启动,阑尾淋巴组织迅速充血、水肿,体积增大。这就好比原本就狭窄的“通道”被膨胀的组织占位,管腔更窄,引流不畅,细菌滋生繁殖的温床就此形成,加速炎症来临。
肠道功能紊乱同样难辞其咎。孩子暴饮暴食、贪食冷饮,或者长期便秘、腹泻,肠道蠕动节奏被打乱,正常消化排泄秩序被破坏。阑尾作为肠道“附属”,首当其冲受牵连,消化液、粪便等逆流进入阑尾,刺激黏膜,削弱局部抵抗力,让细菌有了可乘之机,轻而易举引发炎症。
病理:炎症演进的“步步危机”
起初,阑尾黏膜层最先“遭殃”,在堵塞、感染等因素刺激下,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多,宛如平静湖面泛起涟漪。此时若及时解除梗阻、控制感染,炎症或许能戛然而止。但倘若置之不理,病情迅速进展,炎症蔓延至阑尾全层,浆膜层也充血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阑尾好似肿大的“红色蚯蚓”,疼痛加剧,孩子开始频繁哭闹、拒按腹部。
随着炎症持续肆虐,阑尾腔内压力不断攀升,血液循环严重受阻,组织缺血缺氧,阑尾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这如同堡垒内部出现溃败,屏障失守,细菌大量繁殖并“乘胜追击”,沿着阑尾壁各层间隙扩散,引发化脓性改变,阑尾表面可见脓性渗出物,孩子体温飙升、腹痛难忍,陷入痛苦深渊。
若至此仍未得到有效救治,阑尾极有可能发生穿孔,如同溃坝一般,阑尾内容物(脓液、细菌、坏死组织等)一股脑涌入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孩子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如板状,呼吸困难、高热寒战,生命受到极大威胁,需立即紧急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知晓小儿急性阑尾炎这些病因病理,家长日常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强身健体预防感染,时刻留意孩子腹部“风吹草动”,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孩子肠胃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