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痒痛是女性较为常见却又令人十分困扰的症状,它不仅影响着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暗示着身体某些方面的问题。
一、外阴痒痛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
- 阴道炎
- 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是主要“元凶”。在正常情况下,它可能在阴道内少量存在,但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患有糖尿病、孕期激素变化时,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其会产生炎症介质,刺激外阴皮肤和阴道黏膜,导致外阴奇痒无比,同时伴有灼痛感,白带常呈豆渣样。
-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等间接传播。毛滴虫在阴道内会消耗氧原子,使阴道形成缺氧环境,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患者会感到外阴瘙痒,有泡沫状、黄绿色、腥臭味的白带,排尿或性交时外阴会有疼痛不适。
- 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生长所致。这些细菌会产生胺类物质,使白带有鱼腥臭味,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和轻微刺痛,尤其在性交后症状可能加重。
- 性传播疾病
-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外阴会出现菜花状、乳头状的赘生物,这些赘生物质地脆,容易破损、溃疡,进而引发外阴痒痛,还可能伴有异物感和出血。
- 淋病:淋病奈瑟菌感染尿道和宫颈后,会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外阴会有红肿、疼痛,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脓性分泌物流出会刺激外阴,加重痒痛。
- 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在一期可出现硬下疳,多发生在外阴等部位,表现为无痛性溃疡,但周围会有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痒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进入二期、三期,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二)局部皮肤病变
- 外阴湿疹:内外多种因素都可诱发,如过敏(对卫生巾、内裤材质等)、精神因素、局部潮湿等。外阴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瘙痒剧烈,搔抓后会有渗液、糜烂,此时疼痛明显,且容易继发感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湿疹,导致皮肤增厚、粗糙。
- 神经性皮炎:精神紧张、焦虑、局部摩擦刺激等因素可引发。外阴皮肤会变厚,呈苔藓样变,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搔抓后会出现血痂,伴有疼痛,长期不愈会影响生活质量。
- 股癣:真菌感染引起,若蔓延至外阴,会导致外阴皮肤出现红斑、脱屑,边界清晰,边缘有丘疹、水疱,瘙痒明显,在活动、出汗或摩擦时,还会有疼痛不适。
(三)全身性疾病影响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尿糖也随之升高,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等感染,导致外阴痒痛。同时,高血糖会使神经纤维代谢紊乱,引起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外阴不适。
- 肝胆疾病:胆汁淤积时,胆红素和胆汁酸盐沉积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全身皮肤包括外阴的瘙痒和刺痛,尤其是在夜间,瘙痒可能会更加严重。
- 贫血和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外阴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减弱,容易受到病菌侵袭,出现感染,引发外阴痒痛。
(四)不良生活习惯
- 穿着不当: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透气性差,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皮肤长时间处于闷热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引起炎症,导致痒痛。
- 卫生用品使用不当:卫生巾和护垫如果长时间不更换,经血和分泌物会刺激外阴皮肤;过度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外阴,会破坏阴道的正常酸性环境,导致菌群失调,引起外阴痒痛。
二、外阴痒痛的危害
(一)影响生活质量
外阴痒痛会让人在白天坐立不安,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在公共场合也会感到尴尬。到了晚上,症状可能会加剧,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长期下去会导致疲劳、焦虑等问题。
(二)引发生殖系统炎症
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外阴痒痛,病菌可能会上行感染,引发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更严重的生殖系统炎症。例如,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增加宫外孕和不孕的风险。
(三)皮肤损伤
患者搔抓外阴会导致皮肤破损、溃疡,增加感染的机会,还可能形成瘢痕,影响外阴的外观和功能。
三、应对措施
如果出现外阴痒痛,首先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加重。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真菌、抗滴虫、抗病毒等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合理使用卫生用品,避免过度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