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肝囊肿疗效肯定_肝囊肿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11
【导 读】南京市中医院曹福凯、南京中医药大学钱峻医生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肝囊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篇》,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本方最初为妇人癥瘕而设,近年来用治诸多病症,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治
南京市中医院曹福凯、南京中医药大学钱峻医生临床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肝囊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篇》,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之功。本方最初为妇人癥瘕而设,近年来用治诸多病症,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用治肝囊肿者,尚不多见。病例纳入标准:(1)经b超检查确诊;(2)无症状者肝囊肿直径大于4cm,多发性肝囊肿以最大者计算;(3)有症状者肝囊肿直径不足4cm,肝脏肿大或有无痛性包块,或右胁胀痛,或脘腹胀闷,甚则疼痛等。病例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脾、肺、肾或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症状较重者;(2)有继发性感染、出血、甚至破裂等严重并发症者;(3)不能坚持治疗中途停药者。曹福凯、钱峻医生收治的37例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5例,女性22例;年龄在39~78岁之间;病程从发现之日算起1周~3年;单发者24例,多发者13例,肝囊肿直径3cm~5cm者4例,6cm~10cm者29例,>10cm者4例;有临床症状者17例。治疗方法: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桂枝、郁金、川楝子、皂角刺、大腹皮各10g,茯苓、桃仁、丹皮、赤芍各15g,甘草4g。加减法:胁肋胀满者,加柴胡、香附各1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10g,白芍15g;囊肿偏大或肝脏肿大,或扪及无痛性包块者加浙贝母、莪术各10g;脘腹胀满者,加苏梗、焦白术各10g;脘腹疼痛者,加木香、荔枝核各10g。水煎服,日1剂。4周为1个疗程。
  结果显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b超复查肝囊肿消失)1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复查肝囊肿缩小2/3以上)12例;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b超复查肝囊肿缩小1/2以上)13例;无效(临床症状减轻,b超复查肝囊肿无改变)11例。
  曹福凯、钱峻医生指出:肝囊肿属中医“癥瘕”、“积聚”范畴,病程较长,多因肝郁气滞,湿浊虫积日久,导致气滞血瘀。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意在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同时,加强疏肝理气,化湿导滞之功。方中桂枝通血脉而消瘀血,助气化而行津液,为君药;桃仁活血,茯苓渗湿,川楝子行气,皂角刺散结,共为臣药;丹皮、赤芍、郁金、大腹皮凉血消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化湿导滞、消癥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桂枝茯苓丸能改善微循环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增生性炎症。临床疗效证实: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肝囊肿,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未见毒副反应。
标签:
看了又看
  • 肝囊肿的诊断方法有哪些_肝囊肿

    肝囊肿的诊断方法有哪些_肝囊肿

    可能大家听到肝囊肿这个病时都会觉得非常严重,确实,它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很多人觉得既然是良性的就没必要再花钱去治疗,这种想法...

    肝囊肿
    2017年06月11日
  • 怎么样才能正确的认识肝囊肿

    怎么样才能正确的认识肝囊肿

    肝囊肿病因大多数系肝内小胆管发育障碍所致,单发性肝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异位胆管造成。肝囊肿生长缓慢,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其临床表现也随囊肿位置、大小、数目以及有无压迫邻近器官和有无并发症而异。...

    肝囊肿
    2017年06月11日
  • 肝囊肿有哪些常见的危害

    肝囊肿有哪些常见的危害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肝囊肿病因大多数系肝内小胆管发育障碍所致,单发性肝囊肿的发生是由于异位胆管造成。肝囊肿生长缓慢,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无症状,其临...

    肝囊肿
    2017年06月11日
  • 引起肝囊肿的病因有哪些因素_肝囊肿

    引起肝囊肿的病因有哪些因素_肝囊肿

    肝囊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肝脏局部组织呈囊性肿大 。肝囊肿患者偶然会发现上腹部无痛性肿块,或肝部胀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瘦等症状。若囊肿增大压迫胆总管则有黄疸,破裂可有囊内出血,带蒂囊肿扭转可有急性...

    肝囊肿
    2017年06月11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