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那么,得了乙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肝病医生高子敏的解读。
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肝脏损伤:乙肝病毒主要攻击肝脏,导致肝脏细胞受到损害。在急性感染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乙肝,长期持续的肝脏炎症会使肝脏组织逐渐纤维化,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肝硬化会导致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 免疫系统影响:乙肝感染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也可能会对肝脏细胞造成免疫损伤。这种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肝脏炎症的持续存在,加重肝脏的损害。此外,乙肝病毒感染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 全身健康问题: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得了乙肝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例如,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和修复能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紊乱,可能引发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还可能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消化功能障碍。
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 饮食限制:乙肝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脏损伤的进程。同时,要尽量减少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肝脏不适。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食物,以促进肝脏的修复和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
- 休息与运动:充足的休息对乙肝患者的肝脏恢复非常重要。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 定期复查:得了乙肝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肝脏超声等检查。这有助于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复查还可以早期发现肝癌等严重疾病,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
- 心理负担:得知自己得了乙肝后,很多患者会面临一定的心理负担。担心疾病的进展、传染性以及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患者需要正确认识乙肝,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三、对社交和家庭的影响
- 传染性担忧:乙肝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这使得患者在社交和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受到一些误解和歧视。例如,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担心传染给他人,从而产生自卑和孤独感。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也可能会对患者的病情感到担忧和不安。
- 家庭经济负担:乙肝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等,这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进行肝移植等,费用更高。此外,患者由于身体原因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也会影响家庭的经济收入。
四、积极面对乙肝
虽然得了乙肝会带来诸多影响,但患者也不必过于绝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乙肝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规范的治疗,很多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肝病医生高子敏强调,乙肝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休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家庭成员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共同战胜疾病。
总之,得了乙肝意味着身体和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患者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治疗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