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颈椎病_颈椎病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6-28
【导 读】近日,天津市某医院开展的调查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青少年发病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去年年底的12%,发病年龄集中在12~13岁和16~18岁两个年龄段。 医学专家指出,颈椎病属于退行性病变,原本多见于四五十岁以上人群,50岁左右的人

  近日,天津市某医院开展的调查显示,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青少年发病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8.7%上升到去年年底的12%,发病年龄集中在12~13岁和16~18岁两个年龄段。

  医学专家指出,颈椎病属于退行性病变,原本多见于四五十岁以上人群,50岁左右的人群有25%,60岁则有50%,70岁以上则几乎100%患过或正患此病。颈椎病临床症状根据病变部位和对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压迫的轻、重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发病后多出现头痛、眩晕、呕吐、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甚至会出现步态不稳,迈步困难,易跌跤,瘫痪等症状。

  青少年患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坐姿造成的。目前学生在升学压力下,学习期间,长期伏案,头部过低,歪头、端肩,颈部过分前伸或前屈这些不正确姿势,除容易疲劳,引起眼的屈光不正、视力下降、驼背外,极易导致椎间隙炎症水肿,颈椎间盘膨出,而引发颈椎病。

  从小学生一入学起,学校就一直要求学生坚持“三个一”,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头离桌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这个要求,对于自制力很差的学生来讲,实际上难以做到。正由于此,青少年颈椎病越来越多,而因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胃肠疾病等多种颈源性疾病也就随之增多。

  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升高,须引起人们的重视。青少年由于学习任务繁重,无暇去医院进行系统治疗,这就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纠正不正确姿势的同时,采取一些自然疗法,以解除或减轻肌肉及其软组织的痉挛,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具体方法如下:

  1.将桌椅高度调到与孩子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臀部充分接触椅面,纠正头部偏左或偏右的不良习惯,腰部伸直,双肩自然后展。学习间隙应经常随呼吸做自然的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应抬头后仰休息片刻,使头、颈、肩、胸处在一种微微绷紧的正常生理曲线状态,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或后仰。

  2. 拍打疗法:家长用左手托起孩子的右胳膊,右手拍打左边的肩颈部(肩胛与颈椎交界处),再换手,用右手托起左胳膊,拍打右边肩颈部。每次两肩各拍120下,每天早晚各1次,在起床后和入睡前进行,姿势坐、立均可,用力不轻不重。要坚持不断,疗效较好。

  3. 按摩疗法:

  (1) 孩子取坐位,家长双手提伸牵引头部数次。

  (2) 点按风池、天柱、肩中俞、风府等穴,用双手大拇指掌面按以上各穴,用力向上及向下各旋转30次。

  (3) 捏颈旁肌群,用大拇指和四指从发际处开始捏按颈旁肌群,并缓慢向下按捏至肩部,反复30次。

  (4) 按揉棘后韧带,用大拇指第一节掌面从颈后正中发际处开始缓慢按揉,轻微用力,如螺旋形向下移动,反复30次。

  (5) 按压颈椎旁,除用大拇指外,其他四指在颈椎旁上下按压30次。

  按摩以每天2次为宜,10天为1疗程。

标签:
看了又看
  • 防癌侧重:美国严控含糖饮料 中国关注食品安全

    防癌侧重:美国严控含糖饮料 中国关注食品安全

    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为了让本国居民远离癌症,中国抗癌协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结合自身国情,参照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标准,各自制订了防癌建议,其中有些内容是共通的,有些则与本...

    颈椎病
    2017年04月13日
  • 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疫苗突破需要颠覆性思维

    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疫苗突破需要颠覆性思维

    澎湃新闻记者 王盈颖 发自深圳 艾滋病正在逐渐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疾病,但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还未被人类开发出来。 问及如何看待艾滋病疫苗的前景和发展方向时,4月6日,在深圳召开的国际精准医疗峰会上,中国疾病...

    颈椎病
    2017年04月13日
  • 电子脊椎植入物能够让截瘫病人重新活动双腿

    电子脊椎植入物能够让截瘫病人重新活动双腿

    美国梅奥诊所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脊椎植入物,可以刺激截瘫患者的脊椎使其恢复部分功能,让病人重新活动双腿甚至站起来。 人类一直试图通过技术来改变生活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治疗疾...

    颈椎病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