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治疗难治性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9年第1期第12卷 临床研究
作者:江松福 俞康 周海岚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关键词:紫杉醇;淋巴瘤,难治性;骨髓瘤,多发性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后产生多药 耐药(mdr)导致的难治性病例使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紫杉醇(paclitaxel)作为新的一种抗有 丝分裂药物在耐药性卵巢癌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目前国内尚无用于难治性nhl,mm 的报道。我院从1997年4月开始使用安素泰(anzatax,paclitaxel)治疗复发性淋巴瘤2例,多 发性骨髓瘤1例,取得良好疗效。
1 病例介绍
例1,女,27岁。3年前颈部淋巴结肿大,于上海肿瘤医院活检示nhl,分期ⅲa,ch op×6及颈部、腹股沟放疗,持续缓解2.5年。6月前产后复查,胸部ct示:纵隔多个淋 巴结肿大,髓象:增生ⅱ级,淋巴瘤细胞5.5%。经coap+nvt,chpp治疗。ct示:纵隔淋 巴结肿大,与前片无明显变化。髓象:增生ⅲ级,淋巴瘤细胞2.2%。1997年5月用方案a 化疗,ct示: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部分消失。髓象:增生ⅲ级,未见淋巴瘤细胞。后于6 月、7月及8月以该方案巩固,8月ct示: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每次化疗后血象无明显变化 ,轻度脱发,无明显全身毒副作用。1998年3月复查仍处于缓解状况。
例2,男,39岁。8年前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7年前左颈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 部分滤泡型恶性淋巴瘤(裂-无裂混合细胞性)。腹部ct:脾肿大,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分期 ⅲa。经chop×9,comp×5,颈、腋下及腹股沟放疗,持续缓解。1996年9月ct提示腹腔多个 淋巴结肿大。comp+vp-16×5,ct:腹腔淋巴结略缩小。1997年2月出现腰背酸痛并不规则 发热,左颈淋巴结肿大,vds+ifo+ddp+pdn化疗后症状缓解,ct:后腹膜淋巴结无明显变化 。1997年5月以方案a化疗,ct:后腹膜淋巴结明显缩小。6月以该方案巩固,8月ct:后腹膜 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患者明显脱发,wbc最低为2.5×109/l,无其它副作用。1998年2 月因全身放疗致骨髓抑制、严重感染死亡。
例3,男,59岁。4年前因腰椎压缩性骨折,尿蛋白3.8 g/24 h,igg、iga、igm均低于正 常。髓象:原幼浆细胞22%,诊断为mm(轻链型)。经mp×2,m2×2,vad×2,vcr+nv t+dxm×1同时应用ifna-2b 300万单位×60,4年来尿k链2 500~4 000 mg/dl,血igg 、iga、igm均低于正常。髓象:原幼浆细胞20%左右,ct示:椎体溶骨改变进行性加重。199 7年6月下肢行走不能,ct示:椎体多发溶骨改变,双胸腔大量积液。经coap+l-asp症状无 明显改变,胸壁出现3个结节,直径分别为:(a)13 cm×8 cm,(b)7cm×7 cm,(c)3 cm×3 cm,尿k链9 445 mg/dl,外周血原浆细胞4%,髓象:原幼浆细胞16.8%。1997年8月 用方案a化疗后症状改善,能下床行走,karnofaky评分从20分升到50分,胸壁肿块最大直径 缩小超过1/2,胸腔积液减少,尿k链下降>50%,血原浆细胞消失,髓象:原幼浆细胞4%, 取得部分缓解。
2 讨论
本文2例复发性难治性nhl经紫梅醇+cop治疗治疗后淋巴结完全缩小,达到完全缓解且 维持>8月,1例难治性mm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达部分缓解,且维持5个月,取得良好疗效 。提示尽管paclitaxel是一大分子药物,但其与常规大分了药物无交叉耐药,可用于耐药性 nhl、mm的治疗。尽管3例患者经过多疗程化疗和放疗,潜在一定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但pacl itaxel对其造血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高峰出现在第7~10 d,仅例3出现粒缺,需用 g-csf 150 μg 4 d,没有引起血小板重度减低,全身毒副作用除全部脱发,例3出现短阵 性腹痛,肢端麻木外未见肝功损害、传导异常、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毒副作用。3例7疗程化 疗前均使用预防性抗过敏药物,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wbc低谷发生时间,脱发发生率与国外 相符,过敏性反应、全身毒副作用与骨髓抑制作用发生率及严重度均低于国外报道,其原因 可能是剂量偏小,病例资料较少有关。本文结果提示难治性nhl、mm患者对paclitaxel有较 好的耐受性,至少可接受连续4个疗程的治疗。尽管paclitaxel的价格较为昂贵,但作为难 治性nhl、mm的二线药物值得推广。
邮政编码:温州市,325000
(1998-03-13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