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 就常喝这些粥_小儿缺铁性贫血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7-05-28
【导 读】孩子的体质比较差,要是孩子出现贫血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小儿发生贫血,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营养不良疾病,小儿会出现身体较弱,以及出现易生病的现象,对于发生小儿贫血症,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膳就是有着较为不错的效果,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小儿贫血,

  孩子的体质比较差,要是孩子出现贫血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小儿发生贫血,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营养不良疾病,小儿会出现身体较弱,以及出现易生病的现象,对于发生小儿贫血症,一些常见的中医药膳就是有着较为不错的效果,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小儿贫血,要吃一些什么呢?

  桑椹粥

  功效:养血,补肝,滋肾明目。

  用料:桑椹20~30克(鲜桑椹30~60克),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做法及服法:注意适当的先将桑椹浸泡片刻,洗净后与糯米同入砂锅熬煮成粥,粥熟加入冰糖再稍煮片刻即可。每天2次空腹食用,5~7天为一疗程。

  注意:忌用铁锅煮食,大便稀泄者不宜食用。

  莲藕排骨汤

  功效:清热滋补,解痰化瘀,对少运动而气瘀的儿童有疗效。

  用料:莲藕250克,排骨(或鸡骨)125克,精盐少许。

  做法及服法:莲藕洗净,以刀背压碎切成小段,放入深锅中,加入洗净的排骨或鸡骨,用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煮至莲藕松烂,加入少许精盐即可食用。

  注意:不可用铁制锅烹煮,莲藕节有去瘀之效,不可丢掉,须一并煮食。

  皂矾黑豆羹

  功效:治疗缺铁性贫血。

  用料:煅皂矾10克,黑豆25克,大枣20克,红糖25克。

  做法及服法:将皂矾溶于水中,泡入黑豆,水量以能被黑豆吸收为准;大枣洗净去核同黑豆一起捣烂,加红糖,沸水煮熟即可食用。每日3次,每次1小匙。

  注意:消化不良儿童不宜食用。

  酥蜜粥

  功效:补五脏,益气血,清燥,适宜身体赢弱、虚劳低热、大便干结难解的儿童。

  用料:酥油20~30克,蜂蜜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及服法:先将粳米熬煮,待沸后加入酥油及蜂蜜同煮为粥即可食用。

  注意:此粥须温热食用;肥胖儿童不宜食用。

  蓬莱清粥

  功效:补中益气,止腹泻及呕吐,并且有去虚寒、止渴的作用。

  用料:蓬莱米一杯。

  做法及服法:用6杯清水将洗净的蓬莱米浸泡1小时,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米粒淀粉化为止,即可适量食用。

  注意:如用高压锅,大火煮沸1分钟后即可关火,待锅内沸汽消失再开锅盖。

  小儿发生贫血,日常的合理饮食就显得很重要,注意营养均衡与营养结构,避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这样才能对于小儿贫血有着较为不错的治疗效果。那些孩子发生贫血的妈妈们,快来试试吧!

标签:
看了又看
  •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常见的有哪些

    治疗贫血的方法,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已经存在很多种治疗贫血的方法了,因此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贫血这种疾病有多么的可怕.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治疗贫血的方法都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

    现在,很多的人会患有一定的贫血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那么,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了贫血这种疾病?其实专家告诉大家,贫血也是有很大原因的....

    贫血
    2017年05月25日
  •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皮炎、湿疹、银屑病久治难愈?抓住4要素是关键

    凡是得了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太缠人了。皮肤病专家洪淑珍主任医师表示,湿疹是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皮肤病,它是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泌尿道感染并非成人“专利” 儿童发热要警惕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国欢)孩子发烧,绝大多数家长想当然的认为是“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殊不知还有一个“隐形杀手”——泌尿道感染也在悄悄影响孩子的健康。 圆圆刚满7个月,是个可爱的小男孩。5个月大时...

    贫血
    2017年04月13日
猜你感兴趣

QQ:474560388
邮箱:474560388@qq.com
扫码关注
求医就诊健康网
www.hnsyyy.cn

©2025 求医就诊健康网站版权所有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16018176号
声明:本站(www.hnsyyy.cn)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