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失眠仿佛成了一种常见的“都市病”,不少人都被它困扰,却不知究竟为何会在深夜里与睡意“失之交臂”。其实,从西医学角度来看,导致失眠的病因多种多样,下面就来一一揭秘。
一、心理因素——情绪“作祟”难入眠
心理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是引发失眠的常见“导火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面临着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比如职场人士面临项目赶工、业绩考核,学生面对考试、升学竞争,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大脑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即便到了夜晚,思绪依然在高速运转,难以平静下来进入睡眠。焦虑症患者会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事过度担忧,躺在床上反复琢磨各种可能性,越想越精神;而抑郁症患者则常被低落的情绪笼罩,内心充满悲伤、无助,常常半夜醒来后便再难入睡,陷入无尽的痛苦思绪中。
二、生理因素——身体“警报”扰睡眠
- 疼痛:无论是慢性疾病带来的持续性疼痛,像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部疼痛,还是急性损伤导致的短期疼痛,都会让人在夜间辗转反侧。身体如同拉响了“警报”,疼痛信号不断传入大脑,大脑便会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放松下来进入睡眠。
- 呼吸不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睡觉时气道会被堵塞,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憋醒是常有的事,睡眠质量大打折扣。此外,像哮喘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呼吸困难,也会频繁在夜间醒来,无法安然入睡。
- 消化系统问题:睡前吃得过饱或者吃了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引发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等问题。肠胃在夜间“加班”工作,不断向大脑发送信号,让人感觉不适,自然难以入眠。例如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平躺时胃酸更容易反流至食管,烧心的感觉会让人从睡梦中惊醒。
三、环境因素——外界“干扰”坏睡眠
- 噪音:如果居住环境靠近嘈杂的街道、工厂或者有宠物在夜间吠叫等,持续的噪音会干扰睡眠。耳朵不断接收到这些声音刺激,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就像被强行打断了进入梦乡的通道,让人难以入睡或者频繁醒来。
- 光线:卧室的灯光太亮,或者外界的路灯、霓虹灯等光线透过窗户照进来,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能促进睡眠的重要激素,光线干扰了它的正常分泌,睡眠节奏就会被打乱,入睡变得困难。
- 温度和湿度:睡眠环境过冷或过热、过于潮湿或干燥,都会让身体感觉不适。比如在炎热的夏夜,如果没有空调或风扇降温,人会感觉燥热难耐,辗转反侧;而在寒冷的冬夜,若被子不够暖和,身体瑟瑟发抖,也难以进入梦乡。
四、生活习惯因素——不良“作息”毁睡眠
- 熬夜:经常熬夜打破生物钟,会让身体的睡眠节律紊乱。比如有些人习惯熬夜玩手机、追剧,久而久之,到了正常的睡眠时间,大脑却没有困意,即使想睡也难以快速入睡,长期下去就容易导致失眠。
- 睡前过度兴奋:睡前进行剧烈运动、看刺激性的电影或玩竞技游戏等,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就像给大脑“喝了一杯咖啡”,短时间内难以平静下来,入睡也就变得困难。
五、药物因素——药物“副作用”引失眠
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带来失眠的副作用。比如含有咖啡因的药物、一些降压药、激素类药物等,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降压药可能会影响血压调节导致身体不适从而影响睡眠,激素类药物会打乱人体的内分泌平衡,间接影响睡眠。如果正在服用这些药物且出现失眠症状,要及时和医生沟通,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
了解了这导致失眠的十大西医学病因,我们就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去预防和改善失眠问题,重新找回香甜的梦乡,让自己每天都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