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轨道上,儿童也可能被焦虑症的阴影笼罩,他们虽未脱稚气,但焦虑的表现却不容小觑,犹如隐藏在童真背后的暗流。
一、情绪方面
- 过度担忧:这是儿童焦虑症常见的“信号灯”。孩子们会对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忧心忡忡,比如即将到来的考试,还没开始复习,就担心考不好会被老师批评、家长责骂,整天愁眉苦脸;或是参加集体活动前,害怕表现不佳被小伙伴嘲笑,反复向大人确认细节,心里像压着石头,沉甸甸的。
- 莫名恐惧:没有明显外界威胁,孩子却突然害怕起特定事物或场景。有的孩子怕黑,夜晚独自在房间必须开灯,关灯后就惊恐万分,觉得黑暗中有“怪物”;还有的害怕动物,哪怕温顺的小猫小狗靠近,也会吓得尖叫、哭闹,躲在大人身后,久久不敢出来。
- 情绪波动大:焦虑让孩子的情绪像坐过山车。可能前一秒还笑容满面,下一秒就因为一点小事,比如玩具找不到、衣服穿得不舒服,瞬间大哭大闹,或者长时间闷闷不乐,怎么也哄不好,情绪切换毫无预兆,让家长摸不着头脑。
二、行为表现
- 逃避行为:面对引发焦虑的事,孩子第一反应是躲开。学校有公开表演活动,焦虑的孩子会找各种理由请假,坚决不去舞台,哪怕之前准备充分;被要求去亲戚朋友家做客,也会百般抗拒,拖着大人往后退,害怕陌生环境带来压力。
- 躯体动作增多:不安分的小动作变多,坐立不安是常态。上课时,没法安静听讲,不停扭动身体、晃腿;在家写作业,也是一会儿抠橡皮,一会儿玩铅笔,很难专注;还会频繁搓手、咬指甲,把手指啃得光秃秃,这些无意识动作,都是内心焦虑在“作祟”。
- 过度依赖:焦虑让孩子失去独自面对的勇气,变得格外黏人。上学非要家长送到教室门口,甚至要求陪读;睡觉必须拉着大人的手,或者抱着熟悉的玩偶,一旦松开就哭闹,缺乏安全感,时刻寻求依靠。
三、生理反应
-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各种担忧事儿;就算睡着,也容易惊醒,一点小动静就睁开眼,满头大汗,睡眠质量差,导致白天没精神,却还陷入焦虑恶性循环。
- 身体不适频发:焦虑常以身体症状“现身”。孩子总喊头疼、肚子疼,去医院查又没什么毛病;有的还会频繁上厕所,明明刚去过,又着急往厕所跑,这些都是焦虑引发的躯体化反应,身体在替孩子“说话”。
四、社交变化
- 社交退缩:在小区里,以前和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患上焦虑症后,却总是躲在一边,看着别人玩,拒绝参与游戏;学校里,也不跟同学主动交流,回答问题声音小得听不见,害怕成为焦点,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 敏感易怒:相处中稍有不顺心,就容易发脾气。同学不小心碰掉文具,焦虑孩子可能会大发雷霆,一整天不理人,对他人话语、举动过度敏感,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儿童焦虑症表现多样,渗透在生活点滴,家长需细心观察,及时察觉孩子情绪异动,用爱与耐心陪伴孩子走出焦虑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