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这个隐匿于儿童成长暗处的“神秘来客”,若能在婴幼儿时期及早察觉端倪,或许就能为孩子的未来争取到更多希望。可它早期表现微妙,常被误认为孩子只是“个性使然”。
一、社交互动:冷漠背后的“孤独身影”
从出生起,自闭症婴幼儿在社交互动上就与普通孩子不同。正常宝宝眼神灵动,会追着妈妈的脸、声音转动,满含依恋;可自闭症宝宝常常目光游离,即便家人亲密逗弄,也鲜少有眼神聚焦,仿佛置身另一个平行空间。三个月大的健康宝宝被逗时会咯咯笑,自闭症宝宝可能面无表情,或只是短暂瞥一眼,又迅速将目光移开,对他人情感互动反应淡漠。半岁左右,当同龄孩子开始分辨熟人与生人,对亲人有明显依恋时,他们依旧“来者不拒”“去者不拦”,不主动求抱抱,被抱时身体僵硬、抗拒,缺乏应有的亲昵举动。
二、语言沟通:迟来的“声音萌芽”
语言发育迟缓是自闭症婴幼儿的显著标志之一。一岁大的正常孩子已能牙牙学语,偶尔蹦出简单词汇,像“爸”“妈”;自闭症宝宝却可能缄口不言,任凭大人如何引导,发声意愿极低。即便开口,也多是重复性言语,比如大人说“喝水”,孩子跟着说“喝水”,却不懂在不同场景灵活运用,不理解话语深层含义,只是机械模仿,像卡住的复读机,缺乏真正交流互动的能力。
三、行为模式:刻板的“日常仪式”
自闭症婴幼儿的行为极具刻板性,日常生活就像设定好的程序。吃饭必须遵循固定流程,先吃青菜后吃肉,餐具摆放位置丝毫不能差,打乱顺序就哭闹不止;睡觉前一定要把玩具摆成特定形状,被子掖好的角度都一成不变。同时,热衷于重复动作,如不停拍手、摇晃脑袋、旋转手中物品,这些动作无目的性,却能持续许久,仿佛能从中获取莫名安全感,外人试图阻止,便会引发强烈情绪波动。
四、感知觉:敏感又奇特的“感知世界”
在感知觉方面,他们宛如拥有独特“滤镜”。有的对声音异常敏感,轻微声响如撕纸声、脚步声都能让其烦躁不安、尖叫捂耳;有的却对巨大噪音毫无反应。视觉上,可能紧盯灯光、旋转物体等局部元素,长时间不眨眼,对色彩鲜艳、图案复杂的画面却害怕逃避。触觉同样敏感,换尿布、穿新衣时,稍有不适就扭动挣扎、抗拒强烈,不喜欢被触摸拥抱,总是下意识躲开他人肢体接触。
五、兴趣偏好:局限的“探索范围”
兴趣爱好十分狭隘,普通孩子对周围万事万物充满好奇,自闭症宝宝却只钟情于少数特定事物。可能有段时间疯狂迷恋车轮,盯着汽车轮毂看个不停;或是只玩某一种玩具,如把积木只按固定方式堆叠,拒绝尝试新玩法、新玩具,反复摆弄旧物,这种单一兴趣进一步阻碍他们认知多元世界,融入丰富生活。
自闭症婴幼儿时期的表现虽隐匿,但细微之处藏有关键线索。家长若能悉心观察、警觉异常,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干预,就能为孩子点亮早期康复之路,打破孤独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