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附睾炎,这一男性生殖系统的“急症”,虽不如一些疾病广为人知,但其带来的痛苦与健康威胁不容小觑,深入了解它,才能精准应对。
从发病位置看,附睾紧邻睾丸,呈细长扁平状,负责储存和运输精子,是男性生育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当急性附睾炎突袭,炎症“风暴”迅速席卷这一微小却至关重要的器官。
症状表现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患病一侧的阴囊会骤然肿大、疼痛,这种痛感犹如被钝器击打,剧烈且持续,行走、站立时加剧,令患者苦不堪言;阴囊皮肤还可能发红、发热,触之烫手,仿佛阴囊处藏着个“小火炉”;部分患者伴有高热、寒战,体温直线飙升,这是身体免疫系统拉响的“全局警报”,提示炎症已引发全身反应;排尿时,尿道刺痛、尿频、尿急等症状也常相伴而来,因生殖与泌尿系统紧密相邻,炎症易蔓延波及。
究其病因,多是“内外勾结”。外部途径中,泌尿系统感染是“罪魁祸首”之一,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从尿道“逆流而上”,突破前列腺、精囊防线,直捣附睾,在局部大肆繁殖,引发炎症;性生活不洁、包皮过长藏污纳垢,也为细菌入侵创造“便利通道”。内部因素里,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较为典型,腮腺炎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流窜”至附睾,同时攻击多个器官,让患者雪上加霜;长期久坐、憋尿等不良习惯,致使盆腔、生殖系统血液循环不畅,附睾抵抗力下降,给病菌“可乘之机”。
诊断环节,医生宛如“侦探”,综合多方面线索。详细询问病史,近期有无泌尿感染、不洁性交、腮腺炎接触史等是关键“线索源”;体格检查时,轻触阴囊,患者的痛苦反应、阴囊肿胀程度、附睾质地变化等都是重要依据;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昭示体内炎症“硝烟正浓”;超声检查更似“透视眼”,清晰呈现附睾形态、血流,判断是否有脓肿形成,精准锁定病灶。
治疗当争分夺秒。卧床休息是基础,抬高阴囊,利用重力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好似为阴囊“减负”;抗菌药物是“主力军”,依病原体种类精准用药,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常“冲锋在前”,足量、足疗程使用,彻底剿灭病菌;疼痛难忍时,止痛药适时“救场”,缓解患者痛苦;若形成脓肿,手术切开引流则成必要手段,及时排出脓液,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急性附睾炎,日常防护不可缺。保持外生殖器清洁,每日温水清洗、勤换内裤,阻断细菌滋生;性生活规律、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积极防治泌尿系统感染,不憋尿、多饮水、勿久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提前接种疫苗、减少外出聚集,全方位守护附睾健康。
急性附睾炎虽来势汹汹,但只要认清它的“真面目”,早发现、早治疗,配合科学预防,就能将危害降至最低,捍卫男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