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睾炎,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隐匿”病症,常被忽视,却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深入了解它,才能精准防治。
先从发病部位说起,附睾依附于睾丸一侧,呈细长扁圆状,一头连通输精管,一头紧邻睾丸,肩负着储存精子、助力精子成熟、运输精子的重任,是生育流程里的关键环节,一旦发炎,整个生殖链路都可能受影响。
其症状不像急性病症那般来势汹汹,却有着绵延的“折磨”。阴囊时不时坠胀、隐痛,这种痛感不剧烈但持久,久坐、久站或劳累后愈发明显,仿佛阴囊处吊着个“沉甸甸”的包袱;用手触摸附睾,能摸到硬结或增粗的条索状物,质地比正常组织硬,这是炎症反复刺激下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部分患者性生活时还可能出现疼痛、射精不适,进而对性生活产生畏惧、逃避心理,影响夫妻亲密关系。
探究病因,多是“旧疾未愈”拖出来的局面。多数由急性附睾炎转化而来,当初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残留的病原体“死灰复燃”,持续作祟;泌尿系统长期存在微小感染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悄无声息沿着尿道、输精管上行,在附睾安营扎寨;还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炎症,经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波及附睾,像扁桃体炎、牙龈炎后,免疫力波动时,病菌“流窜”至此。另外,长期久坐、酗酒、纵欲过度等不良习惯,让附睾时刻处于充血、抵抗力低下状态,也为炎症慢性化“添柴加火”。
诊断过程需抽丝剥茧。医生会耐心询问病史,过往有无急性附睾炎发作、泌尿感染、不洁性行为等经历,锁定可疑源头;体格检查时,细致触摸阴囊、附睾,感受硬结大小、形态、压痛程度;超声检查堪称“慧眼”,能清晰映出附睾内部结构,哪怕细微的肿胀、结节都无所遁形,还能判断血流状况,辅助辨别病变性质;必要时,抽取精液、尿液做细菌培养,精准揪出病原体,为后续治疗“导航”。
治疗讲究循序渐进、多方配合。抗菌消炎是基础,依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选用抗生素,不过疗程较长,按医嘱规律服药,切不可自行停药,以防残余病菌卷土重来;热敷理疗是辅助“利器”,用温热毛巾或专业热敷器具敷在阴囊,每次半小时左右,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坠胀疼痛,好似给僵硬的附睾做“舒缓按摩”;疼痛明显时,止痛药物短期“救急”,减轻痛苦;同时,患者要改掉久坐、憋尿坏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为附睾康复营造良好体内环境。
预防同样关键。日常注意个人卫生,每日清洁外生殖器,性生活前后做好清洁;积极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避免感染扩散;避免长时间骑车、久坐,减少附睾局部压迫;感冒、咽喉发炎等疾病期间,加强休息、规范治疗,防止病菌“偷袭”附睾。
慢性附睾炎虽顽固,但只要科学认识、规范治疗、用心预防,就能守住男性生殖健康防线,让生活回归清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