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隐患,治疗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从生活根基筑牢健康防线,以药物精准“拆弹”,必要时借助手术打通血管“关卡”。
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的基石。饮食层面,要摒弃高油、高脂、高糖的“三高”饮食习惯,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甜品摄入,这类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极易升高血脂,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应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及鱼类的摄取。全谷物中的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内多余胆固醇排出体外;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 C、钾等营养素,抗氧化、稳血压;豆类提供优质蛋白与植物固醇,抑制胆固醇吸收;鱼类所含的ω - 3 脂肪酸可调节血脂、抗炎,为血管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运动方面,规律且适度的锻炼是“良药”。每周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能提升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助力多余热量消耗,控制体重,减少肥胖这一高危因素对血管的“压迫”。同时,运动可增强血管弹性,让血管在一舒一张中保持活力,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戒烟限酒也至关重要,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会损伤血管内皮,升高血液黏稠度;酒精过量摄入则影响血脂代谢、升高血压,戒除这些不良嗜好,等于拆除血管健康的“定时炸弹”。
药物治疗是关键“武器”。调脂药物是核心“兵力”,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强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稳定甚至逆转斑块;贝特类药物主攻甘油三酯,二者协同优化血脂,从根源上减少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防止血栓在斑块破裂处“坐大”,斩断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导火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像依那普利、缬沙坦等,既能降压,又可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抗炎,多维度守护血管。β -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缓解心肌缺血,为心脏“减负”。
手术治疗则是应对严重病变的“终极手段”。当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重度狭窄,药物难以缓解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闪亮登场。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达狭窄处,扩张血管后植入支架,撑起血管,恢复血流通畅,宛如给堵塞的河道“清淤疏浚”。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等复杂情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开辟新路径,用自身血管在主动脉与病变冠状动脉远端搭桥,绕过梗阻,重建血运“高速公路”。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患者、家属与医生紧密配合,从生活点滴入手,靠药物精准调控,遇严重病情果断手术,全方位出击,方能化解血管“危机”,重塑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