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出行频繁的时代,无论是日常通勤、长途旅行,还是简单的短途出行,不少人一提到乘车,心里就会泛起别样的情绪,这可能就是乘车焦虑症在作祟。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意味着你可能有乘车焦虑症呢?且随我一同来探秘一番。
一、生理反应层面
(一)心跳加速
当准备乘车或者已经在车上时,要是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擂鼓一样“砰砰”直跳,速度明显比平时快很多,那就要警惕了。比如平时静坐时心率正常,可一上车,就感觉胸口处仿佛有个小鼓在敲,心跳声自己都能清晰听到,这往往是身体面对乘车环境产生紧张情绪所触发的生理反应,是乘车焦虑症常见的表现之一。
(二)呼吸急促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呼吸是平稳且有规律的,但在乘车时,如果开始不自觉地喘粗气,呼吸变得短促而慌乱,好像空气都不够用了似的,这也可能是乘车焦虑的信号。例如在乘坐公交车时,明明车窗开着,通风良好,却还是忍不住大口喘气,试图缓解那种胸闷的感觉,这就是身体在焦虑情绪下做出的应激反应,通过加快呼吸来应对内心对乘车的不安。
(三)手心出汗
手心总是冒汗,也是乘车焦虑症的一个典型生理特征。当手握扶手或者放在腿上时,能明显感觉到手心湿漉漉的,哪怕车内空调温度适宜,这种出汗情况依然持续,这是因为焦虑情绪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刺激汗腺分泌,让手心时刻处于潮湿状态,从侧面反映出内心深处对乘车这件事的紧张与担忧。
二、心理情绪层面
(一)提前担忧
还没踏上车,就开始在脑海里预想各种乘车时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比如担心会晕车、害怕遇到堵车、忧虑车上人多拥挤不舒服等等。例如计划乘坐长途客车出门,前几天就开始反复琢磨路上会不会难受,越想越焦虑,甚至影响到出发前的心情,这种过度的、提前的担忧是乘车焦虑症在心理层面的明显体现,说明对乘车这件事存在着潜意识里的恐惧。
(二)坐立不安
坐在车上,根本无法安稳地坐着,一会儿换个坐姿,一会儿调整下位置,总觉得哪里都不舒服,难以放松下来。哪怕是在座位上,也会不停地扭动身体、晃动双腿,就像身上有“静电”放不掉一样,这其实是内心焦虑情绪在驱动,使得身体无法保持平静,想要通过不断变换姿势来缓解那种无形的紧张感,从而让自己能稍微舒服一点。
(三)注意力难以集中
乘车本应是可以看看窗外风景、放松一下的时光,可对于有乘车焦虑症的人来说,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要么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之前担心的那些乘车问题,要么就是对周围乘客的举动、车辆行驶的声音等过度敏感,别人稍微有点动静,自己就会被吸引注意力,没办法专注做自己的事,比如看不了书、听不进音乐,这都是焦虑情绪干扰了正常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三、行为表现层面
(一)频繁查看时间
总是忍不住看手表或者手机上的时间,心里急切地盼望着这趟行程赶紧结束,每过一分钟都觉得漫长无比。比如坐地铁出行,刚上车没多久就开始盯着站牌,计算还有几站能下车,这种对时间的过度关注,源于内心想要尽快脱离乘车环境的急切心情,是乘车焦虑症驱使下的外在行为表现。
(二)过度依赖安抚物
有些人乘车时必须拿着某个特定的物品,像玩偶、手帕之类的,紧紧地攥在手里,仿佛这样就能获得安全感,一旦离开就会更加焦虑不安。还有的人会一直戴着耳机听音乐,并且把音量调得很大,试图用音乐来隔绝外界让自己不安的因素,这些都是为了缓解乘车时内心的焦虑,从侧面反映出对乘车环境缺乏足够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尽量避免乘车
如果一到有出行需求的时候,就想方设法选择不乘车的方式,比如原本可以坐车快速到达的地方,非要选择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哪怕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也在所不惜,那很可能说明已经对乘车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潜意识里想要逃避乘车这件事,这也是乘车焦虑症发展到一定阶段比较极端的一种行为表现了。
对照上面这些表现,不妨想想自己平时乘车时的状态,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如果发现自己确实有不少符合的情况,也别太担心,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慢慢去克服这种焦虑,让自己能够更从容地应对乘车出行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