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纯真烂漫的外表下,儿童焦虑症正悄然侵蚀着部分幼小的心灵,成为不容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分离焦虑在儿童群体中极为常见,尤其是幼儿阶段。当与亲人分开时,孩子会陷入极度恐慌,如送幼儿园时,他们紧抱家长大腿,哭得撕心裂肺,仿佛面临生离死别。这是因为孩子对亲密养育者有着强烈依赖,未知的新环境让他们觉得失去保护,缺乏安全感,害怕被遗弃,所以用哭闹抗拒分离,长时间难以安抚,直至亲人归来才逐渐平静。
学习焦虑也困扰着不少儿童,随着学业压力逐渐加重,从小学开始就有孩子深受其害。面对繁重作业、考试压力,他们担心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家长责骂。比如考试前,有些孩子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考试时紧张得大脑空白,平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出来,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对学习产生恐惧,一提上学、写作业就焦虑不安,甚至逃避、厌学。
社交焦虑同样不容忽视,在集体生活或与他人交往中,部分儿童变得怯懦。在课堂发言、与小伙伴玩耍时过度紧张,害怕犯错被嘲笑,总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宁愿独自玩耍。像在幼儿园分享活动里,有社交焦虑的孩子可能因担心表现不好,蜷缩在一旁,拒绝参与,长期下来影响人际关系发展,性格愈发孤僻。
生理因素是儿童焦虑症的潜在诱因,遗传基因可能使一些孩子天生神经系统敏感,稍微受刺激就容易焦虑;脑部化学物质失衡,如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异常,也会干扰情绪调节,让负面情绪更易滋生。身体疾病同样有影响,像长期患病、疼痛不适,会使孩子心理负担加重,担忧病情而焦虑。
家庭环境至关重要,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严厉、经常斥责,孩子长期处于恐惧氛围;或者过度溺爱,孩子缺乏应对挫折能力,一旦离开庇护就焦虑无助。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频繁争吵、冷战,孩子生活在压抑环境中,内心惶恐不安,缺乏稳定情感支撑,焦虑情绪逐渐累积。
学校环境也有责任,老师过于严苛、教学方式枯燥,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同学间欺凌、孤立现象,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害怕去学校面对困境。
面对儿童焦虑症,家长和老师要携手应对。家长需给予孩子足够关爱与陪伴,耐心倾听他们心声,营造温馨家庭氛围;老师应关注学生情绪变化,采用鼓励式教育,组织丰富多样集体活动帮孩子融入集体。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游戏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引导孩子认识焦虑、克服恐惧,让他们能在阳光下重拾童真笑颜,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