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疼痛来袭,吞咽不适、声音沙哑,让人苦恼不堪。此时,合理选择消炎药能帮助缓解症状,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药物,究竟哪些效果好呢?这得依据病因来定。
若是细菌感染引发的咽喉疼痛,像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抗生素类消炎药是“主力军”。青霉素类抗生素,例如阿莫西林,它能精准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杀菌效力强,只要不过敏,按疗程服用,能有效消除炎症,减轻喉咙肿痛、充血,让咽喉逐渐恢复如初。头孢菌素也不容小觑,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等,抗菌谱广,对多种引发咽喉感染的细菌“应战”自如,副作用相对较小,不过使用前也需确认无过敏史。
当咽喉疼痛源于病毒感染,情况则大不相同。这时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有害。其实,人体自身免疫力才是“抗疫”关键。症状较轻时,多休息、多喝水,依靠身体防御系统对抗病毒。若病情较重,可选用一些有抗病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它由蒲公英、苦地丁等天然药材制成,能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缓解病毒引起的咽喉胀痛;双黄连口服液,含金银花、连翘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咽干、咽痛等不适。
除了针对性的药物,还有一些通用的消炎“帮手”。非甾体类抗炎药,像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虽不能直接杀灭病菌,但能减轻炎症反应带来的红肿热痛。咽喉疼痛剧烈、伴有发热时,它们可以缓解症状,让人舒适些。含片也是常用辅助药物,西瓜霜含片、西地碘含片等,含在口中,药物成分缓慢释放,清凉舒缓,能减轻局部疼痛、消肿利咽,仿佛给喉咙敷上一层“安抚膜”。
不过,自行买药存在风险。有人可能把咽喉疼痛一概而论,误将病毒性感染当细菌性处理,滥用抗生素,结果延误病情还引发耐药。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谨慎,孕妇、哺乳期女性、儿童、肝肾功能不全者,有些药物禁忌或剂量要求严格,用错可能伤及身体。
咽喉疼痛选消炎药,先要辨明“敌情”,是细菌、病毒还是其他因素作祟。细菌感染选对抗生素,病毒感染巧用抗病毒中成药,再搭配对症辅助药物,同时遵循医嘱或药师建议,考虑自身状况,才能药到病除,让咽喉重回清爽,畅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