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一种关乎心脏健康的关键问题,了解它的内涵、成因、影响及应对,对守护心脏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肌肉——心肌,没有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心脏作为人体的“泵血引擎”,时刻需要富含氧气和养分的血液滋养,才能持续有力地跳动,为全身输送血液。当供应心肌的冠状动脉出现“故障”,无法输送足够血量,或是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而供血跟不上时,心肌缺血就发生了。这就好比一个工厂,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线(心脏)运转就会受影响。
二、心肌缺血的成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罪魁”。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如同水管中的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逐渐增大,使血管腔变窄,血流受限,心肌得不到充足灌注。高血压患者,血流冲击血管壁力度大,易损伤内皮,为脂质沉积创造条件;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糖化终产物损害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血管痉挛也是常见因素。情绪激动、寒冷刺激、吸烟等,会引发冠状动脉平滑肌突然收缩,管腔瞬间收窄,即便没有明显斑块堵塞,血液流动也会受阻,导致心肌缺血。此外,生活习惯影响深远,长期吸烟,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久坐不动,血液循环缓慢,心脏功能减退;高油、高盐、高糖饮食,致使血脂、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都为心肌缺血埋下隐患。
三、心肌缺血的危害
心肌缺血后果不容小觑。短期来看,会引起心绞痛,患者胸部中央或偏左处有压榨性、闷胀性疼痛,伴随呼吸困难、心悸心慌、乏力疲惫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若缺血持续恶化,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此时胸痛剧烈、持久,休息和药物都无法缓解,伴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濒死感,是心肌大面积坏死的危急信号,危及生命。从长期来讲,反复心肌缺血会损害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全身器官因供血不足,功能逐渐衰退。
四、如何应对心肌缺血
一旦怀疑心肌缺血,需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等检查,精准判断病情。治疗上,轻度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适度运动、低盐低脂饮食等改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扩张血管等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严重者可能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重建血管通路,恢复心肌供血。
心肌缺血是心脏健康的“警报”,认识它、重视它,积极预防与治疗,才能让心脏稳健跳动,为生命保驾护航。